• 1
  • 2
学校主页 | 网站链接 | 收藏本站
发展论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正文

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发展之路

时间:2014-10-21 来源: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



办学定位不准导致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发展目标不明确;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办学条件较差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低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低使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面临生存危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如何走出发展困境是学校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等院校转型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这就需要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在转型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找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转型发展的方向。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转型发展之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根据学校所处区位,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转型发展方向,全面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信息及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准确定位学校服务面向。位于地(市)级城市的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瞄准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主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在学校类型和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上,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不必纠结于学术争论和社会议论,坚定不移地办好应用技术类专业,着力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和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生产一线输送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就业、有好的工作岗位。


产教融合要求高校积极主动对接地方产业,依托行业,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之路。建立校董事会等组织机构,形成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新型高校治理结构,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学生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环节,全过程让行业企业介入,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建本科师范院校转型发展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难在缺少制度政策保障,企业缺乏积极性。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协调机构,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形成统筹校企资源、服务区域经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教师挂职锻炼、学生实习和就业等方面,发挥指导、统筹和协调作用,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师资是各类教学资源要素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最重要保障。没有一支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兼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建设应用型教师队伍。引进行业骨干参与人才培养,聘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担任“客座教授”或“外聘教师”,选送教师到行业企业锻炼提升专业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研发项目提升应用研究能力。对到行业企业全职脱产锻炼或暑期锻炼的教师给予经济补贴,对积极获取职业资格认证的教师给予奖励,并与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挂钩,多举措促进教师向应用型转型。


课程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能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对课程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式教学、情境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建构课程目标。第二,课程内容构建与社会实际结合、与职业标准结合、与行业共建课程。第三,课程教学过程强调与真实生产过程或仿真场景结合,提倡采用案例、讨论、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课程考核采用多样化考核形式,知识与能力考核并重。第四,课程实施效果评价重在看学生在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应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课程所学对未来职业是否有明显的帮助,教学是否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作为这场变革主角的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需要尽快转变观念,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实际,积极探索自己的转型发展之路。


作者:蒋述东,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邹渝,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摘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2014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