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学校主页 | 网站链接 | 收藏本站
发展论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正文

培养高素质人才 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设高水平大学

时间:2019-06-18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

     一流本科教育是信阳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流人才培养是信阳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人才培养是信阳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声誉和形象。

     这是信阳师范学院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动力之源,也是全体师院人的共识和行动。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进入新时代以来,信阳师院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把领导精力、教师精力、学生精力、资源投入更多聚焦本科教学,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全力以赴开创了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新局面,朝着建设国内知名、河南一流、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奋力前进。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更加牢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信阳师范学院在办学实践中,遵循社会主义办学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高扬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的主旋律,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和回归梦想“四个回归”,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系列文件要求,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出台《信阳师范学院一流本科专业点培育与建设方案》,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紧扣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构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发挥一流专业的示范领跑作用,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为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力争在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上有新亮点,在国家级一流专业上有新突破。

     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与政策,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从制度上全方位落实和保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经费优先保障、优先支持教学的原则,完善教学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障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近3年,学校教学经费累计投入2.5亿元,对阶段性的教学工作重点,安排专项教学经费0.8亿元。

     学校深化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注重文理交叉融合,支持学生参与科研,促进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良性互动,夯实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完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着力构建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引导广大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开展科学研究,将学术前沿动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吸收本科生参与教师课题的研究工作,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住房分配、津贴发放等方面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在教师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严格执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不断突出和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教师队伍竞争力更加突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技能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坚持服务教学、人才优先、创新机制、重点突破、高端引领、整体提升的工作方针,积极打造敬业乐业、安心从教、热心从教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使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更为突出。

     在全省高校中开创性制定《“南湖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实施办法》等政策,选优推优,强力助推优秀教师的成长,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及教学科研团队脱颖而出。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全方位提高人才引进待遇,高层次人才数量显著增加,博士化率不断提高。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和人事分配制度,教师队伍发展长效机制日益健全。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加强与国外学术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鼓励教师出国研修,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设立“校长教学质量奖”,开展“十佳教师”“师德标兵”等评选宣传活动,教师立德树人的热情不断提升,爱岗敬业蔚然成风。

     完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整合校内资源,成立教师教育学院,统筹规划教师教育工作。加强教师教育专业综合改革,牵头成立豫南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建立学科示范引领、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协同融通、区域联合联动的发展机制和区域教师教育联动发展模式,开创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实现了双方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人才培养模式更加优化

     学校适应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需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深化“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学院根据专业性质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师资型人才、其他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后备型人才的分类培养模式。以河南省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契机,学校开展了“4+3+1”本硕连读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改革。

     学校深化学分制学籍管理改革。一是全面实行学分制,出台《信阳师范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在专业课程修读、修业年限等方面,设置弹性化机制,鼓励拔尖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二是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出台《信阳师范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在学生学业规划、课程选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规范转专业、转学管理,制定《信阳师范学院转专业管理办法》《信阳师范学院转学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在入校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转专业或转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近3年,共有687名学生通过转专业或转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或学校学习。

     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各学院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自身特点,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学院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中文专业人才为目标,探索实施知识和能力“双拓展”人才培养模式,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意写作方向,成立国内第一个“本科创意写作班”,致力于在本科层次培养创作型人才;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探索“三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定“性”在建筑职业,定“向”在建筑应用技术技能,定“格”在专深型,定“点”在工程实践第一线。

     思政课建设更加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信阳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阵地,成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

     校党委始终把思政课作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阵地,全面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政策、资金、人才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为学生讲授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亲力亲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

     大力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基础”课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板块,有选择地实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互动,推行“板块互动”教学法,10余年坚持开展“父母情·两地书”活动,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张名片,该教学法获河南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概论”课采用“2+1”教学模式、“原理”课推出专题式教学等。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模式,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打造智慧课堂、精彩课堂,实行学生手机扫码考勤,突出线上线下联动,受到学生热烈追捧,其中“原理”一门课程师生互动多达百万次,仅一名教师的互动量就在60万次以上。

     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思政课堂”。信阳市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尤其丰富。学校坚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将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把思政课从“讲台”引向“舞台”,组织师生打造原创红色话剧“三部曲”——《大别山上杜鹃红》《大别山上苍松翠》《大别山上桂花香》,用生动、直观、高雅的艺术形式弘扬红色精神、培育爱国情怀、涵养文化自信,并利用融媒体云平台进行全球直播,网络观众超过11万人次,使思政课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学校坚持把思政课与“大思政”有机结合,着眼于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促进思政课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提升,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讲授思政课与“讲核心价值观故事”结合起来。学校利用思政课堂,组织学生从自身经历、身边人身边事,对社会的观察和感受,深入挖掘素材,以声音、图片、视频等生动形式编写故事、讲述故事,抒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大社会反响,并在全省推广,被《光明日报》等近百家媒体集中报道,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工作案例、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更加显著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双创人才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意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教育引导、实践实训、成果孵化”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力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建设了一支校内外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聘请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企业家、社会成功人士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建立了独立运营的省级众创空间——“谭山众创空间”,形成了以省级众创空间为引领、学院“微创空间”为主体的“1+N”创客空间集群;与河南甾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河南甾体·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信阳市政府、信阳高新区、南湾管理区等单位合作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学校与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河南羚锐制药股份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郑州天人文化公司、南智游臻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共建专业实习实训和创业就业基地120个;与信阳市羊山中学等59家基础教育学校共建教育实习基地。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学校每年投入500余万元,支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奖励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获批为“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信阳师院校风淳朴、学风优良,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学生对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对工作责任心、适应环境的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与表现力等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博雅数据库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学校本科生深造率远远超过同类院校,在全国位居第78位,在河南省居第三位,仅次于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近3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87.36%,年底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左右。根据河南省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第三方调查结果统计,信阳师院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政府机构、科研机构或其他事业单位,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较高。

     开放办学效应更加凸显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加强开放办学是现代大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是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学校把开放、合作理念贯穿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管理改革等工作中,着力扩大开放合作的范围和领域,提高开放合作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创开放办学的新局面。

     近年来,学校积极吸收社会优质资源合作办学,共建教学资源,开辟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产学研合作领域,为提升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彰显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积极拓展与国内外大学合作办学。一是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学校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加强与国(境)外大学合作,鼓励学生到国(境)外学习深造,对学生在国(境)外学习所获成绩的认定、学分转换等做出明确规定。目前,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日本、韩国、意大利、以色列等国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办学关系。与韩国青云大学合作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韩国汉阳大学合作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新西兰维特利亚学院合作旅游管理、会计、艺术设计专业专科教育项目;与英国罗伯特戈顿大学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专升硕联合培养项目和硕士1+1联合培养项目,合作举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项目。二是与国内大学合作办学。与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与台湾静宜大学签订了互换生合作协议,与闽南师范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生。

     牵头成立由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的21所高校组成的“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通过采取互派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等形式,加强合作育人。积极拓展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合作,获得地方政府对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及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牵头成立“豫南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建立豫南片区教师教育发展智库,协同开展师范生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形成了豫南片区教师教育联合联动发展格局。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高等教育在新时代承担着新使命。信阳师院树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自信,坚定不移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谱写新时代高水平师范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作者:李俊,信阳师范学院校长。摘自《河南日报》,2019年06月12日)